搜索

我和我的爱(九)——爱是甜言蜜语

  今天班级里没来的宝宝有一个叫冰糖的小男生,胖乎乎的小脸,甜甜的小嘴巴,和他的小名完全相符。写到这里,我开始有些想他了,于是脑海里像电影一般,回放着每天的每天小冰糖甜甜腻腻地围绕着我们身边的幸福剪影。

  冬的早晨总是让人感到冰寒,每当教室里的指针慢悠悠地转到八点,冬的冷寂就会被一声声稚嫩的问候声逐渐点燃。每每远处传来甜甜地问好顺带着一连串的甜言蜜语,那一定是冰糖驾到:亲爱的王老师,我都想你了,你今天真是漂亮极了!怎么样,就这一句,还有什么忧还有什么愁,还有什么职业的倦和疲惫的怠呢?完全被瞬间融化,接下来就是既定的全套动作,张开双臂一路预跑——加速——猛扑——紧紧的拥抱,套餐的最后一定是用他的两只小手捧着我的脸,把我猛夸一顿,顿顿不重样。热情的夸赞夹杂着冰冷的小手,我就在这“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冷”中,在小小的3岁娃娃的糖衣炮弹中,彻底陶醉。

  其实,这种甜蜜我们和冰糖还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识、相处、相知到相爱的,开学初的冰糖可不是这般甜蜜模样,每天苦兮兮的小脸、愁巴巴地反复确认着:老师,我什么都不吃,可以吗?老师,我就吃一口可以吗?老师,我不吃蛋黄。可以吗?老师,我吃不下!老师,你陪我……而且如同“念经”一般,从早晨来园就会反反复复的重复关于不吃东西的诉求。对于各种餐点的拒绝程度让我们拿出各自看家本领,但多以失败告终,最终达成一致的只有每天中午只吃白米饭,所有菜百分之99都不吃,偶尔高兴啃个排骨,鸡蛋鹌鹑蛋必须去掉黄,米饭偶尔藏着一点青菜或胡萝卜丝(我们设计的阴谋)都能被他慧眼识穿而被他用手捏出来,每天每顿必须是老师喂或陪,离开就罢吃或无休止地等待……每次我们老师都会产生同样的疑惑:小糖宝在家里究竟都吃的啥?他的家人怎么把“这一款拒食宝宝”喂的如此胖乎乎?

  在逐渐的熟悉中,在老师一再坚持中,在和他的家长沟通交流中,每天的小糖宝开始有了一点点变化,喝奶了,虽然喝不完;吃菜了,虽然吃不完;喝汤了,虽然只喝稀的;尝试了,虽然有时会吐出来;吃完了,而且是自己吃的……就这样,日子在每餐每点中,在和小糖宝的“斗智斗勇”“你进我退”中,我们逐渐收获了他的放松,他的尝试,他的自主,他的笑脸。

  他的情绪不再处于被动的焦虑中,他的担忧不再反复停留在对饭菜地惧怕中,他的尝试让他在某一天突然对我们说:这个我没吃过,还挺好吃的。他的放松让他在每一天张开双臂向我们直奔而来,对我们说:老师,我可爱你了……

  那天午睡起床,我们聊到他的小名,他满脸甜蜜,我说,冰糖,你可真像冰糖。他说,我还有一个小名,叫:什么都不吃,怎么办?我说,这个名字可真够长,但也挺适合你的!他说,那是我以前的名字,现在改了,叫:什么都吃,怎么办!

  你看,这就是我们的小冰糖,我们身边的小确幸。有时,你感觉一个孩子怎么这么难带的时候,你就一定要坚信,这个孩子一定是想给你最大惊喜的孩子。这么多年,我一直深信不疑,我想,未来,我们,还有更多的老师,也一样,坚信并坚持,就像三四月播种,九十月收获一般自然。

  有时,爱就是在等待那一句“甜言蜜语”。

  作者简介:王丽娜,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,民盟盟员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江苏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导,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,江苏省三岁以下婴幼儿服务照护首批专家,徐州市三师工程“带头优师”,徐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讲师,独立编著《幼儿教师讲故事技巧》《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》等均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。

扫一扫分享本页